10月的上海秋高气爽,黄浦江畔人头攒动,10月15日清晨7点30分,随着发令枪响,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(以下简称“上马”)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选手齐聚外滩,共同参与这场年度体育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埃利乌德·基普图姆以2小时05分37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女子组冠军则由埃塞俄比亚选手耶什内·贝克勒摘得,成绩为2小时21分09秒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 国际化程度再提升
本届“上马”延续了“白金标”赛事的高标准,赛道贯穿上海地标性建筑,包括外滩、南京路步行街、静安寺和浦东滨江大道,赛事设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健康跑三个项目,吸引了包括30名世界排名前100的精英选手参赛,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楠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上海马拉松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和全民健身成果的重要窗口,今年赛事服务与竞技水平均达到新高度。
肯尼亚选手表现抢眼 赛会纪录被刷新
男子组比赛中,基普图姆从起跑阶段便占据领先位置,后半程更是凭借稳定的配速拉开差距爱游戏中国,最终以2小时05分37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高了28秒,赛后采访中,他难掩兴奋:“上海的氛围太棒了!赛道平坦、观众热情,这帮助我突破了个人最佳成绩。”女子组方面,贝克勒在最后5公里反超卫冕冠军、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,以2小时21分09秒夺冠,中国选手张新艳以2小时28分45秒获得国内女子第一,位列总成绩第四。
中国选手表现亮眼 大众跑者热情高涨
尽管国际精英选手包揽前三,但中国跑者仍有不俗表现,男子组中,云南名将董国建以2小时11分03秒位列国内第一;女子组的张新艳则刷新了个人赛季最佳,大众跑者方面,76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0分完成全马,成为年龄最大的完赛者,他笑着说:“跑步让我年轻ayx,明年我还要来!”据统计,今年完赛率达98.6%,创历史新高。
科技赋能赛事 保障全面升级
为提升选手体验,组委会首次启用AI智能补给系统,通过选手佩戴的芯片实时监测体能状态,自动调配补给站资源,赛道沿线增设30个医疗点和200名急救跑者,确保安全无虞,环保方面,赛事采用可降解号码布和碳中和奖牌,减少碳排放约120吨,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:“科技与绿色是未来马拉松的发展方向,我们将持续优化赛事品质。”
市民参与度高涨 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
比赛当天,沿途观赛市民超50万人次,社交媒体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,赛事还带动了周边消费,酒店、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40%,来自北京的跑友李雯说:“我提前三天到上海,顺便旅游消费,马拉松已成为城市经济的催化剂。”
展望未来:打造世界顶级赛事
随着“上马”影响力逐年提升,组委会计划2025年进一步扩大赛事规模,并申请加入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,国际田联代表马克·汤普森评价:“上海的组织水平和城市魅力令人印象深刻,它正成为全球马拉松版图的重要一环。”